45岁的肖宏斌是陕西省延长县的一个农民,有着25年的苹果种植经验。虽然他对如何种出一个漂亮苹果了如指掌,但对如何应对苹果市场变化缺乏经验。肖宏斌说,如果他的苹果受到自然灾害或碰上糟糕的市场环境,他一年的劳作成果将一扫而空。 


2018年,工商银行联合其它金融机构在延长县创新启动了“银行+保险+期货”项目,通过由保险公司提供最低价格—工商银行筹资支付保费—保险公司购买期货公司场外期权作再保险这种保价机制,为肖宏斌等果农解除了价格风险之忧,探索出一条“输血、活血、造血”一体化扶贫新路径。 这只是工行金融扶贫攻坚战的一个战例,作为陕西脱贫攻坚的金融“主力军”,近年来工行陕西分行坚定信心、脚踏实地,扎实推进包村联户定点扶贫、扶持家庭养殖、结对子、支持外出创业、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举措,在这场必须打赢的战役中全力而行。 定点帮扶勇当先锋,积极履行国有大行社会责任 工行陕西分行各级机构定点扶贫对象遍及全省62个区(县)68个村,涉及1.6万户共5.84万人,其中深度贫困县的贫困村有18个。派驻一线驻村扶贫干部116人,包括第一书记17人、驻村干部99人。近三年来,工行陕西分行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92.9万元,协调地方配套扶贫资金1938.3万元,捐赠各类物资价值322.42万元。2018年帮助30个村实现脱贫,2019年帮助30个村实现脱贫,2020年计划帮助脱贫8个村,最终实现全行定点扶贫点全部脱贫。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工行陕西分行始终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通过整合资金、补齐短板,积极助推扶贫包点村道路硬化和水电、住房、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如期实现扶贫点脱贫摘帽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修建“便民桥”,改造砂石路、泥土路,实现道路硬化,解决村民出行难和产品运输难的问题;实施机井、引水工程,改善群众饮水条件;开展“厕所革命”,修建水冲式厕所,帮助村民营造良好卫生环境;架设电力线路、太阳能路灯,亮化村庄,较好地解决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 作为省级“两联一包”驻村扶贫工作牵头单位,从2012年起,工行陕西分行还重点对延安宝塔区万花山乡元庄村进行定点扶贫,2018年底,元庄村圆满实现贫困村脱贫、贫困户摘帽目标任务,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2年的不足1500元增加到2018年的7708元,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7人实现人均年收入8450元,远远超过脱贫标准线。 在圆满完成延安元庄村扶贫任务后,2019年6月,按照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的通知》要求,工行陕西分行定点扶贫村调整至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北河村。为及时有效开展工作,工行迅速挑选精兵强将组成工作队派驻北河村,脚踏实地地帮扶村民解决脱贫路上的实际困难,想方设法帮助北河村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按照柞水县“一主两优”产业部署,工行陕西分行捐赠产业扶贫资金30万元,采用“合作社+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协助完成了30个木耳大棚产业的前期立项工作。为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参与劳动致富的积极性,扶贫工作队在发动工行陕西分行全行员工捐赠生活用品毛毯150床、简易衣柜30个、床上用品130套、书包、学习用品30套、生活用具5400多件的基础上,组建村民“爱心超市”,秉承“以劳积分、以分换物”的原则,引导村民通过参加村内卫生保洁、村集体活动等获取积分,换取相应分值的物品,营造全村劳有所得、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工行还针对当地资讯信息源有限、金融机构少、金融知识获取渠道匮乏的状况,抽调业务专干组建金融知识宣讲队,深入北河村为当地乡亲开展金融知识宣教,启发和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打开生财理财之道。根据柞水县脱贫攻坚“百日决战”工作安排,目前工行驻村工作队正积极配合村委认真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危房改造、大病保险缴费补助以及教育、就业、生态等相关扶贫项目,力争以优良的扶贫成果接受市、县、镇三级政府脱贫摘帽验收。 金融扶贫因地制宜,不断激活贫困地区内生动力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工行陕西分行从陕西各地自然条件出发,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务方案。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重点围绕陕南茶产业集群、陕北果业集群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创新设计了“茶业通”“果业通”“富硒贷”等个性化融资方案,积极支持陕西“三农”发展。 根据包点扶贫村所在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和资源禀赋,工行各驻村工作队以产业扶贫为抓手积极实施“一村一策”策略,重点扶持区域特色产业。从陕北到陕南,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地帮助农户大力发展苹果、红枣、核桃、花椒、木耳、茶叶及中草药等涉农产业,同时,为提高广大农户和区域龙头企业的种植管护水平,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工作队还邀请农林专家针对果树、蔬菜等种植产业中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预防及养殖产业中的疫病防治等基本技能和重要管理技术环节,采取理论教学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开展教育扶贫,为农户脱贫致富给予有力的科技支撑。 2017年11月,在省委省政府和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的指导下,工行陕西分行和安康市岚皋县结为“一对一”脱贫攻坚帮扶对子。之后几年里,工行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建立起省行、市行、县支行三级联动的金融扶贫模式,将金融资源化作扶贫活水,在贫瘠的土地上精准浇灌勤劳致富之树:先后与岚皋县政府签订小额扶贫贷款合作协议,制定实施普惠金融服务方案,投放贷款2300余万元;发挥重点项目贷款对扶贫的带动作用,大力支持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等秦巴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岚皋发展生态旅游;与岚皋县政府签署金融扶贫框架协议,综合运用信贷、融资租赁、并购重组等金融工具,优先支持岚皋县中小微企业、基础设施、民生领域、旅游开发、医疗文卫等产业项目快速发展;捐赠200万元扶贫资金,与岚皋县共同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和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2018年10月,工行安康分行与岚皋县小微企业签署贷款支持合作协议,并捐赠价值20万元的扶贫物资。2019年12月,工行安康分行还向安康市汉阴县的另两个贫困村分别捐赠了10万元、7万元现金。 2018年11月,中国工商银行在延安延长县举办了主题为“汇聚金融合力,助推脱贫攻坚”的金融机构联合扶贫研讨会,并创新推出一系列金融联合扶贫服务产品。研讨会当天,工商银行联合地方政府、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苹果企业及果农等多方主体共同签署了《延长县苹果产业扶贫合作协议》,同时推出了“工银易农贷-苹果通”专项融资产品、农产品电商扶贫专区以及挂钩苹果期货理财产品,“银行+保险+期货”模式就是这次联合创新推出的。在“银行+保险+期货”服务模式下,保险公司为农户提供价格保险或收入保险,期货公司为保险产品提供风险对冲服务,银行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若苹果平均市场价格低于预期,果农将获得补偿,若苹果价格上涨,果农保费将被退还,并配套电商销售、捐赠保费和发售挂钩理财产品,有效地抵御了果农承担的市场风险,帮助延长县一万亩苹果实现价格保障,真正惠及3000户果农和本地龙头企业。作为这一创新服务的延伸,工行还专门开发了专项融资产品,并在“融e购”电商平台上专设了延长专区,助力果品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销售,极大地拓宽了当地苹果产销市场空间。同时,工行还发行了挂钩苹果的专项理财产品,引导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金融扶贫当中,通过融资融智多渠道助力区财富增长。 电商扶贫创新路径 ,互联网加快脱贫步伐 工行陕西分行充分发挥自身金融科技优势和集团整体优势,依靠工商银行“融e购”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构建“电商+政府/协会+企业+农户”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并在“融e购”平台先后开展“中国洛川苹果融e购节”“陕西有机富硒春茶节”等活动,帮助贫困地区扩大农产品销售,依托互联网加快脱贫步伐。 陕北洛川县是全国主要苹果生产基地之一,年产优质苹果80万吨,而传统销售渠道的销售能力仅40万吨左右,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为积压苹果寻找销路、帮助果农去库存增收入就成为实施产业扶贫的当务之急,也是推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工行陕西分行在“融e购”电商平台及时开展了“中国洛川苹果融e购节”活动,充分发挥平台聚客融商等优势,以“革命圣地精品、精准扶贫对象、银政合作典范”为宣传突破口,大力打造“中国洛川苹果”红脆甜的品牌形象,不断拓展销路,目前已累计实现苹果销售324万斤,让全国超过290个城市的客户品尝到了最地道的洛川苹果,直接带动了当地1049户约3147贫困农民增收脱贫,也大大提升了洛川苹果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 针对陕南茶产业特点,工行陕西分行在“融e购”平台专门为陕西茶产业申请了“陕西有机富硒春茶节”专题活动,在全国范围推广陕西茶产业,让更多的用户了解陕西茶产业的发展以及陕茶文化。工行重点从汉中和安康两大区域,选取“汉中仙毫”和“紫阳富硒茶”两大品牌上架到春茶节主题活动中,同时采取了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营销方式在省内外推广宣传,已累计销售茶叶2万余盒,实现收入370余万元。 工行陕西分行还在全省启动了贫困大学生专项招聘计划,累计签约招聘贫困大学生153人,不仅优先帮助他们就决就业问题,助力他们尽快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也为贫困大学生们“以知识回馈社会”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金种子”提供了条件。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年,工行陕西分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体部署,围绕地方政府扶贫工作安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变、狠抓措施落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担当确保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人民一道全力以赴实现“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决胜目标。 (供稿:工行省分行邵静) 【编审:荆东;编辑:张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