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行投贷联动支持的咸阳最大产业扶贫项目——正大现代农牧食品生猪养殖全产业链一期30万头项目投产活动在陕西省永寿县举行。咸阳市委书记岳亮、市长卫华、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党委书记刘小宇、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资深副董事长白善霖等参加活动。该项目是中国银行牵线搭桥,与咸阳市、正大集团共同实施的重要战略合作产业扶贫项目,项目的投产标志着中国银行产业扶贫新模式正式落地。 
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工艺最先进、技术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生猪标准化生产基地,年出栏优质商品肉猪15万头。项目将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流转土地2万余亩,涉及农户2100余户,累计流转资金2.4亿元。项目收益将优先用于扶贫工作,年可惠及农户7400余户。项目建设运营期间可提供就业岗位700多个,项目周边2.5万亩有机大田和果蔬种植基地将每年带动农户增加经营性收入,从而使农民得到土地流转、项目分红、为企业打工等复合性的稳定收益,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和共同发展。据统计,永寿正大项目涉及雇佣贫困户19户,共计年收入26.75万元,人均收入1.40万元,涉及7个村庄、45名居民,按照500元/亩,合计金额约7.22万元,人均1605元。 2017年6月,中国银行与咸阳市政府、正大集团分层级签署了《产业扶贫?精准扶贫暨新型农牧产业化综合示范项目100万头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和《咸阳产业扶贫?精准扶贫暨新型农牧产业化综合示范项目一期30万头生猪养殖试点项目合作协议》。中国银行旗下中银投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大畜牧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咸阳市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注资成立咸阳农业产业扶贫有限公司,先后在永寿县、长武县建设一期30万头生猪养殖试点项目。项目启动以来,先后经历了承租人变更、土地流转停滞和项目超总投等多重困难。但在产业扶贫的核心目标下,在上级行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银行咸阳分行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续与各方保持高频率、高层次的沟通对接,逐步对合作方案进行完善探讨,并最终形成一致意见。同时,中国银行咸阳分行在项目授信审批和投放方面加快进度,开通绿色通道,最终实现贷款的成功投放,全力解决项目融资需求。 咸阳“北四县”(永寿、长武、淳化、旬邑)是中国银行总行定点扶贫点。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国银行咸阳分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金融之水浇灌扶贫之花。聚焦基础设施,开辟扶贫金融绿色通道,为大唐发电、正通煤业、亭口水库等重点项目投放贷款35亿元,这些综合拉动效果明显、长久受益的大项目的推进,为当地引入特色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聚焦产业扶贫,通过召开产品推介会、客户座谈会,制定行司联动综合服务方案,先后联动扶持了麦克斯农业、天丰农业、农趣电子商务、陕西汉得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扶贫企业。通过援建标准化种植果园、农资工作站,成立手工社区编制工厂,打造“共享集市”品牌,积极推进贫困村农产品销售。聚焦扶志扶智,建设了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设立助学基金、爱心超市等,并定期组织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创业致富带头人、实用科技农村能人等各类培训,参训人员约300人次。聚焦扶贫力量,确认以村两委会成员、村中党员及驻村第一书记等为责任人,明确对贫困户实行一对一的帮扶责任,并制定帮扶考核办法,使帮扶活动制度化、常态化,确保帮扶成效。 正大项目的开花结果,对“北四县”全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畜牧业提质增效将产生良好的示范和拉动效应。中国银行积极践行大行担当,发挥金融行业优势,加大信贷投放,下沉普惠金融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积极探索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举措,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贡献中行力量。
(供稿:中行陕西省分行 姚正鹏撰稿:中行咸阳分行 王亚茹) 【编审:荆东;编辑:张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