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非法买卖银行卡案件层出不穷,大量无职业社会人员甚至在校大学生纷纷牵涉其中。不法分子利用涉案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社会经验和相关金融知识等弱点,许以利益诱惑,使大量涉案人员纷纷掉入其精心编织的陷阱中,出租、出售自身银行账户或为其注册公司提供账户,成为不法分子利用的工具,甚至面临牢狱之灾。 中行商洛分行高度重视反洗钱工作,针对大量非法出租出售银行卡案件风险,加强源头防控。利用“中银大学”学习平台,在“风险合规与反洗钱学院”中开设“身份不明客户风险”、“基层常见业务洗钱风险及防控-出租出售对公账户”专题课程,组织业务管理部门及营业网点所有员工共同学习并进行测试,了解出租、出售账户及与不明身份客户交易风险相关案例、识别要点等反洗钱知识。从而使得全行业务人员反洗钱防控意识得到提高,在办理开户业务时对于客户开户意图及身份识别更加审慎。 案例一: 2020年11月4日11时许,商洛分行营业部正在紧张而有序的接待往来客户,进行日常工作。这时,2辆车牌号码为“渝B·PX076”和“陕A·5QE51”的外地车辆停至营业部门外,在2名领头人员的带领下分批进入营业大厅。这一情形立即引起了该行大堂当值人员的注意,遂上前迎接客户,了解其意图。经沟通后发现,该2名领头人员均操外地口音,自称其同行人员均在华山打工,需要办理银行卡发放工资。大堂人员并未放松警惕,将其带至开放式柜台后立即向网点内控副行长进行了汇报,告知其异常行为。内控副行长立即向经办柜员作出提示,要求经办柜员认真核实客户身份,做好尽职调查,并加强了对其余人员的关注。 案例分析:经核实客户提供证件,这批人员均来自商洛市洛南县,非当地客户,但通过同行人员的相互交流中得知其并非办理工资卡,遂采取进一步尽职调查手段,要求客户提供工作证明核实其办卡背景与用途,客户无法提供,怀疑客户集体办卡可能存在出租出售银行卡行为,遂被该行营业部拒绝。营业部立即将有关情况通过微信向全辖进行通报,提醒其他机构注意防范。至中午12时,辖内网点北新街支行再次报告,发现同一批可疑人员再次要求开户,被再次发现后拒绝,并将相关情况向全辖通报并上报省行。 案例二: 6月中旬的一天,辖属网点商州支行对公柜台出现两名客户称需要开立公司账户。其中一名男子李某为该公司法人,女子王某自称为公司财务人员。在经办人员对客户证照进行初步核对确认无误后,客户经理遂收集开户申请表等,准备为其办理对公开户业务。 在办理过程中,需法人进行开户双录,柜员在双录过程中,询问客户开户用途、企业经营范围及是否本人意愿等,李某回答颠三倒四,甚至对部分问题无法回答,频频回头向身后的王某求助。 案例分析:注意到异常情况后,经办柜员停止双录,将李某单独引导至理财室,询问其开户真实意图。李某称自己并不清楚公司经营范围,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同行女子王某,实际关系为其弟媳。据王某称,自己名下已有几家注册公司,无法享受纳税优惠,希望李某作为其新公司法人,将给李某1000元作为酬谢。就此,对公客户经理及经办人员明确告知客户因其开户目的不明,拒绝为其办理开户,并将情况邮件通知辖内其他支行。 (供稿:中行陕西省分行 姚正鹏撰稿:中行商洛分行 刘禹甫) 【编审:荆东;编辑:张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