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主力军,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是农业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农行咸阳分行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总省行工作要求,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服务“三农”的新使命新担当,作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衡量标尺,瞄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信贷投放和产品创新力度,持续提升金融科技服务“三农”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截至4月末,全行各项贷款余额307.76亿元,较年初增加16.55亿元,其中县域贷款余额117.5亿元,较年初增加9.4亿元,增速8.71%,高于全行贷款增速3个百分点。
聚焦稳定连续,助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农行咸阳分行坚持把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完善服务乡村振兴“任务、措施、责任”三个清单,持续加大对脱贫地区特色优势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发展壮大全过程的综合金融支持,做到帮扶政策力度不减、资源要素投入不减、信贷投放效能不减。截至4月末,辖内4个脱贫县贷款余额46.79亿元,较年初增加2.97亿元,增速6.77%,高于全行贷款增速1.06个百分点。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针对辖内6个革命老区县“一县一策”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做到“四个优先”:优先倾斜信贷规模;优先开展信贷流程,提高办贷效率;优先响应企业需求,加大区域特色产品创新力度;优先向县域企业推荐使用农行服务“三农”的好产品、好政策。4月末,6个革命老区县贷款余额67.36亿元,较年初净增5.68亿元,增速9.2%,高于全行贷款增速3.49个百分点。
发力重点领域,持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质效。用心守护“粮袋子”。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农行咸阳分行把服务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摆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全面对接国家级杨凌种业区域研发中心和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建设等项目,全力满足益海嘉里、金沙河面业等涉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需求,突出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耕备耕、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金融支持。用力服务“产业链”。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农行咸阳分行紧盯咸阳市粮食加工、蔬菜、乳制品、生猪、肉牛肉羊、家禽、苹果、茯茶等8项全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产业前端、中端、末端客群及发展规划,充分运用“惠农e贷”、乡村振兴“农户锦绣前程贷”等拳头产品,大力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各类经营主体,持续服务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和升级。同时,借助“万企兴万村”活动,积极与各级工商联合作,开展“联企兴村贷”服务,加大对下乡企业的营销对接和信贷支持力度,强化产业链带动农户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今年前4个月,已累计投放农户贷款11.77亿元,惠及农户1.56万户。用情助力“共同富”。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积极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安居”“乐业”“幸福”“普惠”等领域,大力推广住房贷款、“网捷贷”、“药商e贷”等产品,不断加大县域个人贷款投放力度,使县域客户能够便捷地实现普惠融资、融信。4月末,县域个人贷款余额49.7亿元,县域个贷在县域贷款占比达到42.31%、提升2.51个百分点。
践行为民宗旨,畅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坚持把服务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三农业务特色场景,持续提升数字化服务县域能力。线上服务“多元化”。创新推广县域特色场景,坚持“深耕乡村”促县域金融生态建强做优,紧盯“开学季”“缴费季”等重要时点,制定重点场景营销模板,大力拓展智慧乡村、智慧医院、智慧学校、农村商圈、专业市场等重点场景;在实现“三资”平台签约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推广使用力度,力促签约县(区)总行云版平台上线率达到100%,助力提升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治理信息化水平。贴心服务“有温度”。持续加大掌银乡村版推广力度,采取整村推进的模式,分支行、多部门协同联动组成专职团队,进行上门服务、掌银注册、操作指导,同时积极创建掌银示范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扩大掌银服务覆盖面。一站服务“不出村”。加快推动惠农通工程转型升级,在县域设立惠农通服务点714个,电子机具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7%,同时大力推广“惠农通”微信小程序,引导农户预约办理银行卡、掌银、惠农e贷等业务,让农民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基础金融服务。
(供稿:农行陕西分行;撰稿:农行咸阳分行)
【编辑:张波史雅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