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某老先生将两张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存单交予其子女后,与世长辞。岁月流转,这些存单一直被珍藏着,其儿子重拾这份承载着父亲遗愿的珍贵记忆,怀着对先人的思念之情,他来到建行西安和平路支行,意图实现父亲的最后愿望,提取这两笔存单。
此项业务虽然本质上是小额继承,但它的支取难点有四:其一通过存单账号在系统内无法查询账户信息及余额;其二1991年业务办理时为非实名制,客户使用的什么证件,无法查询;其三继承人自述与其父亲关系,但无相关资料证明;其四老先生无任何身份证明,其儿子甚至无法提供老先生身份证号码。
面对这一系列的特殊又复杂二代情况,经办人员与网点主管均保持冷静和耐心。一方面与客户深入沟通,指导其通过何种途径获取逝者的身份信息与亲属关系证明;另一方面立即向上级行求助,寻找业务处理的方法及所需材料。通过跨部门间的紧密协作,终于成功将已故老先生名下的定期存款取出。对此,客户儿子深表感激,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我从家来之前,都做好心理准备了,估摸着这么多年,这钱也许都取不出来了,你们太负责任了,真没想到,这么快就帮忙解决了,感谢你们”
通过此次事件,该行深刻体会到了坚持与耐心的力量。试想,若不是始终坚持不懈地多方寻找,那张存单或许就真的永远没有机会被找回并顺利支取。在银行的日常工作中,这样的故事并不罕见,但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建行员工对客户服务的执着和热情。身为一名建行人,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金融服务,无论是存款、贷款还是财富产品咨询,都力求做到最好。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力求让每一位客户都能感受到贴心和温暖。
面对复杂业务时,建行人从不推诿责任,也不退缩于困难面前。他们深知,每一次挑战都是提升自我、服务社会的机会。在处理客户的问题时,他们总是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解释每一个细节,直到客户完全理解并满意。这种精神,真正彰显了新时代建行人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也是向模范张富清同志学习的具体表现。张富清同志作为一名老英雄,他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一直激励着建行的每一位员工。
同时,业务得以完善的办理并不仅仅是单个员工的功劳,而是多个部门协同合作的结果。从客户进门的那一刻起,前台的接待人员、业务咨询顾问、后台的审核人员以及风险控制部门,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共同确保业务流程的顺畅和安全。
正是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使得建行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每一个部门的员工都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他们相互支持,共同进步,为建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通过这样的努力,建行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业务能力,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供稿:建行陕西省分行)
【编辑:高春茹;审核:史雅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