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一:公证护航 养老无忧 西安银行“金融+公证”便民服务进社区
西安银行围绕“网点服务特色化、非金服务场景化”经营主线,以“温暖服务守护银发未来”为核心理念,构建“金融+非金融”双轮驱动的西安银行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实现养老客群资产安全、生活便捷与精神关怀的多重目标。
西安银行与汉唐公证处完成战略合作签约,在社区或网点试点“银发服务站”,实现从备老期财富积累到高龄期遗产规划的全流程覆盖。2025年6月26日,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开展了“金融+公证”便民服务进社区活动。西安银行精心筹备了涵盖养老金融规划、常见诈骗防范、适老化金融产品介绍的宣传展架及单页;公证机构则准备了详尽的遗嘱与继承法律指引、各类公证事项等实用资料。活动现场还依托社区卫生站资源,提供免费测量血压、血糖等基础健康关怀服务,营造温馨氛围,吸引中老年群体积极参与。活动期间,双方还组织资深公证专家开展专题知识讲座,普及遗嘱、继承等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公证常识。同时在现场设立咨询服务区,整合银行开户、公证咨询等办理窗口,提供一对一答疑与业务办理,有效解决了老年人跑腿不便、信息不对称的痛点,真正实现了多项涉老服务“一次到位”,提升了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本次活动,西安银行紧密围绕解决老年客户在养老规划、财产处置、法律风险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展开,作为“公证+金融”跨界融合服务模式的有效探索和创新抓手,在优化中老年客户资产配置结构、普及金融法律知识、强化其风险防范意识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合作机构、社区居民等各方对“金融+公证”便民服务的创新模式和实际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为构建安全、稳健、可信赖的养老金融生态场景贡献了积极力量。
范例二:西安银行汉中分行投放首笔抗旱保农专项贷款
今年二季度,汉中市多地旱情迅速蔓延,叠加高温热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危害。按照汉中市委农办、汉中市金融办和地方监管部门关于抗旱保农金融服务的工作要求,西安银行汉中分行与汉中市水利局、汉中市水投集团迅速行动,找准方向定位,5月30日投放专项信贷资金400万元,以高效的金融服务用心用情助力抗旱保农工作。
响应旱情,主动扛起金融为民职责。旱情紧迫,西安银行汉中分行主动对接农村供水、农业灌溉等企业资金需求,在汉中市金融办的带领下,汉中分行与汉中市水利局、汉中市水投公司协同作战。为提高供水能力,解决目前汉中市南郑区近2000户村民因干旱导致的饮水困难,西安银行汉中分行快速响应、发挥金融担当,化解了供水企业因采购智能水表和改造管网导致的资金短缺问题,以实际行动诠释“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
精准滴灌,跑出金融服务“加速度”。西安银行汉中分行在掌握受灾情况与企业资金需求后,精准施策,利用周末时间,与用款企业一同加班加点。开辟绿色审批通道,从贷前调查到上报总行审批仅用4天,及时为汉中惠泽万方水业公司农村饮水项目投放400万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以高效的金融服务确保信贷资金能够早投放、早落地,及时保障南郑区27个村镇2万户村民及其周边企业的生活生产用水安全。
科技赋能,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西安银行汉中分行积极协助汉中市水投公司开通线上、线下收费渠道,为汉中南郑区居民企业提供多渠道的缴费服务。定期联合公安部门、镇村将金融服务与民生、反诈、法律宣传等相结合,发挥涉农领域“金融顾问”作用,把优质服务与精细管理延伸至千家万户,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强化信贷支持,将金融“活水”流向田间地头、烟火小巷。
范例三:西安银行榆林分行发放首笔“资金流”贷款作为典型案例获通报表扬
2025年1月,西安银行榆林分行依托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息平台发放的首笔“资金流”贷款(2200万元)作为典型案例获人民银行榆林市分行通报表扬,并向全市予以公布。
在人民银行榆林市分行和总行的指导下,西安银行榆林分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工作,依托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息平台,结合企业账户近三年交易流水信息综合分析研判企业销售盈利、存货周转等经营现状,为榆林市某汽贸有限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2200万元。
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息平台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组织首批31家试点金融机构开发建设的资金流信息平台,于2024年10月25日正式上线试运行。该平台能有效盘活银行数据资源,进一步完善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档案,助力我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全面、有效共享,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融资。该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更为精准的企业画像,提升数字化赋能中小微企业的成效。
西安银行榆林分行将持续落实榆林市委、市政府、各监管单位及总行的工作部署,大力开展平台宣传推广应用,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经营发展,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为中小微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范例四:西安银行宝鸡分行“惠企利企”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西安银行宝鸡分行聚焦宝鸡地区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对接当地农业农村局畜牧部门,开展政银合作,并对融资政策和信贷产品进行宣传。
截止2025年6月末,西安银行宝鸡分行已向某生猪屠宰重点企业投放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累计支持生猪产业链企业2户,投放金额1100万元。针对从事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企业和农户,进行梳理营销,重点支持国有粮食生产、流通、收储及重要农产品深加工核心企业的融资服务,同时辐射上下游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拓宽涉农信贷覆盖面,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稳定。该行向某面粉加工企业投放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有效解决了该企业在小麦收购环节的融资需求。
范例五:西安银行纺织城支行 深耕教育场景 践行金融为民
智慧食堂系统
2025年6月,西安银行纺织城支行针对西安市灞桥区东城一中“传统食堂充值耗时长、就餐排队久、对账效率低”的痛点,量身定制并落地智慧食堂系统。该系统并非简单引入技术工具,而是深度融合校园后勤管理需求,实现“家长省心、学生舒心、学校高效”的三重价值。
打破时空限制,简化服务流程:家长无需再到学校指定窗口排队为孩子充值饭卡,通过微信小程序或西安银行手机银行即可完成实时充值,且充值记录、消费明细可随时查询,解决“家长没时间跑、充值进度难跟踪”的问题,尤其方便双职工家庭。
提升就餐体验,减少非学习耗时:学生就餐时只需刷脸即可完成支付,单笔交易耗时缩短至1秒内,有效缓解午餐、晚餐高峰期食堂排队拥堵问题,让学生有更多时间用于学习或休息,间接服务“双减”政策下学生时间优化的需求。
优化后勤管理,降低运营成本:系统后台可自动生成消费数据报表、资金对账清单,替代传统人工对账模式,不仅减少财务人员30%的对账工作量,还能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掌握食材消耗、学生就餐偏好,帮助学校合理调整食堂供餐计划,避免食材浪费。
上门金融服务
主动下沉服务阵地,解决“教职工办事难”问题,西安银行纺织城支行针对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工作时间固定、难抽空到网点办理业务”的共性需求,积极部署组建“教育领域专项服务团队”,为合作单位提供全流程上门服务,覆盖灞桥区五环中学、东城一中、五十五中学、东城第一小学至第三小学及灞桥区幼儿园等多所学校,形成“需求对接-团队上门-业务办理-后续指导”的闭环服务。
服务内容全覆盖:从教职工入职后的工资卡开卡、激活,到日常所需的手机银行开通、快捷支付绑定,再到理财、基金咨询等业务,均由团队携带移动开卡机具、业务办理材料上门完成,无需教职工跑一次网点。
服务时间灵活化:根据学校教学安排,选择教职工备课间隙、午休时间或放学后办理业务,避免占用正常教学时间;对于新入职教职工集中的开学季,还会提前与学校沟通,安排专场上门服务,确保“入职即能用上工资卡”。
服务质量精细化: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会逐一核对教职工信息,确保账户安全;业务办理后,还会现场手把手指导手机银行操作,尤其是针对年龄较大的教职工,耐心讲解转账、缴费等常用功能,避免“办了业务不会用”的情况,真正做到“服务到家、指导到位”。
范例六:西安银行铜川分行落地省内首单“专精特新专板贷”
8月7日,西安银行铜川分行成功落地省内首单“专精特新专板贷”。这是西安银行铜川分行在金融助力科创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为本地科创企业注入金融动能,推动科创生态建设再迈新阶。
自2022年铜川获批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以来,西安银行铜川分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充分发挥总分联动与机制灵活优势,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携手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打造“专精特新专板贷”专属金融产品,构建科创金融服务闭环。西安银行铜川分行深耕区域,以网格化、建档立卡管理模式,精准捕捉企业融资需求,联合陕西股权交易中心定制“上板 + 股权融资 + 债权融资”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破解科创企业初创期“规模小、无担保”的融资痛点,随着500万元贷款的精准注入,为企业创新发展“输血供氧”,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此次,西安银行铜川分行与陕西股权交易中心的创新合作,通过生态共建、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生动诠释了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的“陕西实践”。
(供稿:西安银行)
【编辑:高春茹;审核:史雅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