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省道旁,蓝田县城东南的蓝关街道办事处张寨村。 张寨村似乎没有多大名气,但蓝关古道因有韩愈诗句“雪拥蓝关马不前”而名垂青史。
这里地势复杂,山、川、塬、岭、峁、沟齐全。举目不远处,秦岭青山如黛,层峦叠嶂。低头路两旁,樱桃成行,花椒连片。时值暮春时节,又是新近栽植,樱桃都是幼苗,一根棍子头顶几簇绿叶,花椒枝蔓已经拉开,枝很细,叶很小。  这里,是蓝田县百村产业提升项目涉及的101个村之一。作为一村一品的种植基地,张寨村种植花椒115亩,樱桃100亩。 发展产业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和关键。蓝田地处秦岭北麓,全县总面积2006平方公里,辖内18个镇1个街办337个行政村。境内山岭地区面积占比大,村级经济基础薄弱,是陕西省著名革命老区。经查询“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当地总人口64.67万人,其中贫困人口9532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90人。为带领山区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蓝田县委县政府2019年下达了党建为引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百村项目计划,立足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推行食用菌、花椒、葡萄、樱桃等“6+X”产业模式,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着力打造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示范村。 得到蓝田县政府积极寻求金融扶持的信息后,农发行陕西省分行营业部积极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作用,主动对接,按项目量身定制融资方案。近日,该行启动信贷业务管理应急通道,成功发放产业扶贫贷款7100万元,支持蓝田县百村产业提升项目走上发展快车道,打造了银政企聚合资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蓝田模式”。 企业+合作社+农户 提高扶贫质效 蓝田百村产业提升项目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县政府政府主导、制定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并指定蓝田县人居环境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居公司”)作为实施主体,负责组织产业项目实施。 本项目由人居公司主导,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发挥牵总作用,从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予以支持,实行树苗、种苗等生产资料集中采购,增强了议价能力,规范了资金使用。农广校、技术服务队、专家服务团队集中培训、指导,降低了运营风险。 人居公司作为承贷主体向农发行申请贷款,用于项目建设;委托各村合作社负责项目的经营和管理,双方签订《委托管理协议》。项目每年产生的收益构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政府因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对各村合作社的奖补资金,各村合作社委托人居公司按照流程申请这部分补贴资金,并用每年的补贴资金回购一定比例的项目资产,人居公司以出售资产收入和部分项目经营收益归还农发行贷款本息。另一部分是人居公司委托各村合作社经营项目的经营收益,核算后,部分返回合作社用于发展集体经济,部分作为自身经营收益。人居公司为地方政府控股的实体化公司,由其作为本项目实施主体和承贷主体,更好地执行政府的各项决策,有效解决了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产业发展小、弱、散问题,满足了银行的准入条件。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激活“造血”功能 蓝田县是没有戴“贫困县”帽子的贫困县,贫困是制约这个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短板”。只有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方略,才能补齐这个“短板”。蓝田县委书记陈顺利对记者说,蓝田县委县政府坚持党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既能结合区域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扩大产业规模,又能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村级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农户,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这种模式,还解决了银行的贷款统贷、统管和统还的问题,增强了融资额度,提高了融资能力,达到了政府、财政、银行和产业的有机统一。 近年来,农发行陕西省分行营业部紧紧围绕陕西省和西安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三农”重点领城、薄弱环节和贫困地区,把更多的政策性金融资源投入到“三农”领域,把服务脱贫攻坚作为履职第一要务。疫情当前,该行克服各种困难,成立攻坚小组,向省分行寻求支持,采用了省、市、县三级行联合调查和前中后台平行办贷机制,积极推动蓝田县百村产业提升项目项目落地,助力全面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 据介绍,该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蓝田县17个镇和1个街道办共101个村,种植花椒、食用菌、草莓、樱桃、石榴、大杏等农作物面积7700亩,涉及新增养殖鸡90000只、兔5000只、猪350头、牛100头、蜂500箱等生物资产的购置及相应农业设施的建设,总投资8966万元。本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的成立与发展,把农村土地的资源变成股份,实行村集体控股,合办股份经济组织,实现资源向资产的转变。将101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统筹运作,进一步发展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种植业、养殖业和生态业分类划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便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打造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示范村,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把当地农民嵌入产业链中,使贫困户不再单靠入股分红增收,而且能通过“上班”致富,有助于解决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就业,对当地贫困人口的脱贫后扶具有重要作用,激活了乡村产业“造血”功能,实现村级经济的良性循环。 资金闭环管理 巩固治理成果 本项目实行资金闭环管理机制。项目所有资金均通过借款人人居公司核算,规范了资金管理,严格资金拨付,创造合规现金流,强化阳光监督,做实政府平台,确保用足用好每一笔扶贫资金。 对于信贷资金,由借款人人居公司在农发行开立的账户直接支付给交易对手,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对于销售收入,借款人和各合作社均在农发行开户立销售收入归集账户,确保销售收入全额归行。大部分农产品借助于政府扶贫产品、农村电商等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小部分由各村合作社自行销售。自行销售产品时,通过项目所在镇政府或街办派驻出纳,全程参与产品销售,保障项目收益全部划入各合作社在农发行开立的账户内。 对于奖补资金,奖补资金给101个合作社,但拨付时,直接拨付至借款人在农发行开立的账户,由借款人代为管理,各合作社收钱不见钱,确保奖补资金不挪用。 各合作社通过奖补资金向借款人购买资产,将资金变为了资产,借款人将资产不减值的情况下将资产变为综合收益,归还农发行贷款。在确保不增加政府债务前提下,确保了信贷资金安全,带动了产业发展,带动了贫困人口增收,减少了资金挪用风险,巩固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成果。 精准扶贫,是政策性金融扶贫的生命线。在张寨村的岭上,农发行陕西省分行营业部总经理史斌对该村支书张志永说,农发行的金融扶贫坚持以精准为导向。精准,就象你们给樱桃实行滴灌,一点一滴准确到位,而不是大水漫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扶贫质效。 该项目的实施,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新型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作用,引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通过就业、签订帮扶协议、解决贫困人口农产品销售等方式,带动建档立卡978人每人每年增收1800元,直接带动建档立卡30人每人每年增收5400元,带动已脱贫享受政策人口33294人每人每年增收1500元。
近年来,农发行陕西省分行营业部充分发挥了支农骨干和引领作用,累计投放信贷资金8.17亿元,为蓝田县异地扶贫搬迁、县医院搬迁新建、“四好”农村路建设等重大项目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在陕西全省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关键时期,农发行陕西省分行营业部与蓝田县政府同频共振,深化合作,就支持“三农”全面发展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围绕12项重点合作领域,将向蓝田县提供60亿元的信贷支持,协议的施行,必将全面释放蓝田追赶超越发展活力。 (供稿:农发行陕西分行周向阳) 【编审:荆东;编辑:张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