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扎根三秦大地的金融主力军,陕西农信始终以“服务民营经济就是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为使命,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民营经济“毛细血管”。自2023年启动“三年五千亿”民营企业贷款投放计划以来,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累计投放贷款6174.68亿元,提前13个月超额完成目标,以“金融速度”与“服务温度”,助力万千民企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转型发展中拔节生长,书写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生动答卷。
链式赋能龙头企业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延安市延川县,红枣产业的丰收季里,某枣业公司负责人望着即将运往西安的红枣深加工产品感慨:“延川联社的800万元‘及时雨’,让我们赶在雨季前收齐了农户的鲜枣,也守住了300多户枣农的收成。”这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联农带农的省级龙头企业,正是陕西农信“名单制”精准服务的受益者。
陕西农信围绕全省“34条工业链、8条文旅链、8条农业链”发展规划,以“链式”金融推动“产业圈”升级。扎实开展名单制精准营销。按年开展县域经济调研工作,切实摸清辖内重点产业客群,找准支持方向,建立纳税百强、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七大类客户名单,搭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开展名单制营销和专项营销活动,发挥全员主动营销优势,常态化组织开展评级授信工作,前移客户调查评级授信等基础性工作,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民营企业用信便利度,探索共同特征小微客群批量化预授信,减少人工干预和审核成本,提高民营企业用信便利度。以链式金融助力产业链发展。持续深化“一链一行”“行长+链长”等工作机制,聚焦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供应链关键环节和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民营企业,为链上企业定制“金融顾问+服务团队”专属方案,实行定期走访问需、产业链专项授信,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延伸上下游民营小微客群,提供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推动资金流向特色农业、文旅融合等关键领域。2025年一季度,累计向重点产业链企业投放贷款406.54亿元,助力龙头企业串起“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带动超20万农户增收致富,让“小特产”变身“大产业”。
科创金融精准滴灌 破解知产融资“转化难”
在宝鸡,某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车间里,医用钛材订单正开足马力生产。谁能想到,这家拥有国家级装备承制资质的上市后备企业,曾因原材料采购资金短缺一度面临订单履约压力。渭滨农商银行运用“诚税贷”产品,仅凭纳税数据便为企业发放300万元信用贷款,更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融资等“组合拳”,累计注入4亿元信贷资金,助力企业从“技术研发”迈向“成果转化”。
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特点,陕西农信打造92家首贷服务中心、1400余个专营网点,高效服务民营企业。持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建立具有“专业机构、专业营销、专业产品、专业流程、专业考核、专业团队”的专营机构,在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设立公司类贷款专营网点,在科创企业聚集区建立科技(特色)支行,打造专业营销和金融服务团队,下沉金融服务重心,研究掌握专营行业和产品特点,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化服务能力,更好服务民营小微企业。强化金融产品适配。积极创新研发出“设备更新贷款”“秦创贷-流动资金贷款”“秦创贷-秦V贷”“秦创贷-科创贷”等专属系列产品,构建“专业机构+多元产品”服务矩阵,并实施贷款尽职免责,加大绩效激励,调动发放民营企业贷款的内生动力。2025年一季度,向365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投放贷款26.69亿元,让纳税信用、专利技术等“知产”变“资产”,为硬科技企业插上腾飞的“金融翅膀”。
深耕网格化服务 铺就“个转企”成长路
汉中市宁强县的电器商圈里,商户赵某的身份已从“个体户”蜕变为“企业老板”。十年前,宁强联社客户经理通过网格化走访为其建立信用档案,从最初的50万元授信起步,一路支持其完成“个转企”,如今企业年销售额已近900万元。“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农信社的金融顾问,贷款申请像网购一样方便。”赵某的体验,正是陕西农信网格化金融服务深耕县域市场的缩影。
陕西农信充分发挥自身金融服务半径长、网点人员覆盖全等优势,持续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做到让民营企业随时随地能找到陕西农信的金融服务。全面做好网格化金融服务。陕西农信将除西安外的9地级市,按照行政村、街道的地理区域划分划分为1.7万个网格,结合贷款专营管理,区分不同行业,按照“定岗、定责、定格”的原则,1万余名客户经理逐一对应,积极对接网格内行业商会、产业园区、专业性市场等经营管理单位,搭建批量化营销平台,开展常态化外拓营销,提高民营市场主体对接效率。以数字化手段提升融资效率。围绕民营企业融资特点,持续更新完善“秦e贷”“秦v贷”数字普惠贷款产品,优化线上办贷流程,提升客户体验感,提供7×24小时一站式金融服务。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充分应用融合大数据资源,以联合建模方式,为个体工商户客群量身定制“秦V贷·秦增信”贷款产品,切实把信用转化为信贷支持。扎实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316万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合作社主体名单,深入沿街商铺、产业园区等持续摸排走访,建立信息台账,实现个体工商户与小微企业主“建档—评级—授信”全流程数字化。截至一季度末,已为56.13万户市场主体授信1288亿元,让“街边小店”有了转型成企的底气,让“小升规”之路更有金融助力。
全周期陪伴成长 金融支持小微共发展
在安康市岚皋县,某农产品公司负责人的创业故事串联起农信社15年的陪伴:2008年,2万元农户信用贷款撑起第一间农家乐;2017年,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助力农产品加工厂投产;2023年,千万元产业链贷款支持民宿集群扩建……如今,企业年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带动2100余名村民端稳“就业碗”。
这样的“成长合伙人”故事,在三秦大地每天都在发生。陕西农信坚持“陪伴式服务”,针对小微企业不同阶段需求提供“首贷扶持—成长授信—扩产融资”全周期产品,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持续提升民营企业融资获得感。聚焦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强化各领域政银合作,与省财政厅、工信厅、科技厅、文旅厅等合作,推进“工信贷”“秦科贷”“文旅贷”等业务,用好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货币政策工具、融资担保奖补等政策,积极传导政策红利。全面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总对总”业务合作,开展批量化担保业务,通过银担合作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贷款“担保难”问题。切实保障民营企业现金流稳定。精准掌握民营企业到期贷款清单,在存量贷款到期前,主动对接并及时掌握客户续贷需求和现金流情况,对需资金周转企业客户,提前收取资料并完成审批,保障民营企业融资接续,精心“呵护”民营企业成长。2025年一季度累计投放中小微企业贷款362.31亿元,户数与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621户、109.51亿元,用“金融活水”滋养每一个创业梦想。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陕西农信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3351亿元,服务124.24万户市场主体,占公司类贷款比例超90%,“十四五”期间年均投放近2500亿元,总量和占比均在全省同业前列。
从田间地头的“链主”企业到科创“新星”,从街巷里的“个体商户”到成长中的“小微企业”,陕西农信将紧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痛点,以更精准的政策、更创新的产品、更高效的服务,书写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陕西篇章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供稿: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
【编辑:高春茹;审核:史雅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