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陕西秦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农银行)成立十周年。十年来,秦农银行深入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将党的金融工作方针与省属金融机构实践深度融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秦农 情更浓”管理理念体系,交上了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时代答卷。近日,作为陕西入选金融机构,“秦农 情更浓”管理理念体系建设荣获中国银行保险报“2025金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实践案例”。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文化根基
1951年12月2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王莽乡稻地江村的320多户农民创办了西北第一家农村经济互助社——稻地江村信用合作社,这成为秦农银行历史血脉的出发点。浸润着厚重的文化,聆听着大地的召唤,肩负着时代的使命,2015年5月28日,秦农银行在西安市碑林区、新城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基础之上,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而成,开启了由传统农信机构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的发展征程。
回望稻地江红色血脉的拼搏与奋斗,向着百年秦农事业继往开来。秦农银行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陕西省政府部门“三个年”活动的相关要求,主动求变,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融入经营实践全过程,从顶层战略、文化定位、核心精神、应用理念四大维度,形成具有“秦农特色”的“秦农 情更浓”管理理念体系,其中蕴含的深厚内涵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高度契合,成为秦农银行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引领下迭代升级企业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文化品牌。
创新文化传播,彰显品牌价值
2024年1月,“秦农 情更浓”管理理念体系正式发布,多家主流媒体代表到场共同见证。发布会后,全行迅速组建宣贯队伍,由各一级机构负责人担任“宣传大使”,基层业务骨干担任“宣传员”。截至目前全行共有“宣传大使”23名,“宣传员”396名,开展“每周一课”培训宣讲9569次,“每月一心”团队沟通1006次、“每月一新”服务创新2444次,公众号分享优秀案例186次。全行六千余名员工精诚团结、并肩作战,截至5月末,总资产规模突破5000亿元,较成立时增长5倍多,分支机构总数400余家,走出了一条充分体现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内在要求、延续中华文脉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立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前沿阵地的区域性银行,新春期间,“秦农色彩”闪耀于城市的街头巷尾、荧屏内外。以“丝路送福官”的角色为来往游客送出新年祝福,参与《丝路春晚》录制与品牌展示,将丝路文化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观看量达5297万次,传播量42.09亿次,82个相关话题26次登上同城热搜,覆盖全球五大洲,62个国家和地区。与大唐不夜城,相继共同打造主题灯组“吉祥龙”“福蛇献瑞”,营造“西安年 最中国”的浓厚氛围,获得央视新闻直播节目近2分钟的持续关注,被新华社、央广网等主流媒体,陕西日报、西部网等省市级主流媒体关注报道。以上霸屏背后的“流量密码”,正是其对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品牌实践。
深耕主责主业,彰显金融担当
在“秦农 情更浓”管理理念体系引领下,秦农银行坚守初心,以文化赋能实践,成立“五篇大文章”工作专班,出台深化陕西省“三个年”活动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大力提振消费;“三资三化”管理平台在西安市全面铺开,向全省推广;成功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成为西北地区率先签署《负责任银行原则》的法人银行;牵头组建丝绸之路农商银行发展联盟——会员单位资产规模超6万亿元;率先成功发行西北区域农商行永续债。先后跻身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全国“城区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示范行”50榜单、“2024陕西100强企业”,连续两次斩获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行业金誉奖“卓越投资回报银行”奖项,荣获中国银行保险报“2025金融消保与服务创新优秀案例”、中国银行业协会2024年“乡村振兴”好新闻奖项、“中国金融传媒2024年度新闻宣传优秀奖”、“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支持陕西经济发展先进单位”、“2024年度影响力金融机构——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示范银行”和“2024年度影响力金融机构——普惠金融示范银行”等荣誉称号。
十年,有服务地方的责无旁贷,有赋能实体的坚强决心。
十年,有攻坚克难的顽强拼搏,有改革创新的谋篇布局。
十年,有夯基提能的强大韧劲,有高质量发展的毅然行动。
从岁月深处踏步而来,向着打造一流澎湃而去。秦农银行将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引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跨越发展,助力振兴,以党建培根铸魂,以文化凝聚人心,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秦农力量!
(供稿:秦农银行)
【编辑:高春茹;审核:史雅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