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扎根地方、服务城乡的金融主力军,秦农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源,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精准支持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为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近五年来,秦农银行业务规模稳步增长、经营效益持续提升、资产质量有效夯实、核心监管指标全面向好。截至2025年9月末,秦农银行注册资本88.26亿元,位居全国农商银行前列;营业网点434个,是西安市营业网点最多的银行机构;资产规模4743亿元,存款余额3608亿元,贷款余额2481亿元,分别为2021年初的1.70倍、1.62倍以及1.59倍。“十四五”时期,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375亿元,缴纳各项税款超47亿元。先后获评中国银行业百强企业、陕西百强企业,获得中国地方金融十佳竞争力银行、陕西最具品牌影响力银行、支持陕西“一带一路”建设优秀金融机构等荣誉,行业地位与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
 
	一面旗帜指引方向,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力量 
 
	  “十四五”期间,秦农银行党委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引领全行稳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发展根基。秦农银行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传承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以党建引领统一思想、凝聚合力。将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战略规划、经营管理与风险防控等关键环节,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将西北第一家农信社——稻地江信用社支行授牌为行史教育基地,打造西北金融领域党建特色品牌,培育弘扬行史文化。从顶层战略、文化定位、核心精神、应用理念四大维度,构建具有秦农特色的管理理念体系,凝聚特色企业文化,推动品牌价值提升。2021年以来,秦农银行被授予“企业党建工作标杆单位”“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84个党支部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9个党支部被评为“四强党支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日益凸显。
 
	  ——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发展能级。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秦农银行锐意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成功实现从传统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向现代商业银行的历史性跨越。为深化金融改革、化解区域金融风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秦农银行稳步实施机构整合,于2022年3月吸收合并鄠邑农商银行与长安区农信联社,2024年7月吸收合并蓝田农商银行与周至农商银行,圆满完成深化改革任务,成为全省首家完成“全市统一法人”改革的农商银行,为全省农信社改革探索新路径。与此同时,秦农银行在资本补充与治理结构优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发行永续债,成为西北地区首家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农村金融机构,资本实力与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随着省市财政资金战略性入股,国有持股比例提升至51.06%,股权结构持续优化,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获批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成为西北地区首家签署《负责任银行原则》的法人银行。
 
	  
	秦农银行党员先锋队在广场舞活动现场,为居民讲解存款产品,普及防诈骗知识,用心守护群众的“钱袋子”
 
	
 
	一份使命扛在肩上,服务实体诠释金融担当 
 
	  “十四五”时期,秦农银行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和省级重大战略部署以及全市支柱产业,引导信贷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节能等重点领域倾斜。
 
	  ——担当金融主力,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全面融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倾力支持省市城市更新、民生工程、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以及高端制造、文化旅游、信息科技等优势产业,积极参与曹家滩创新中心、泾河智谷、高新未来之瞳等一批重点项目。五年来,累计投放实体贷款约4662亿元。积极落实陕西省“三个年”活动部署,出台16条具体举措,单列1200亿元信贷计划,引导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发布《关于支持“双中心”和秦创原高质量建设实施措施》,开辟授信审批“绿色通道”,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体系,设立“科技支行”“秦创原支行”,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全方位服务。截至2025年9月末,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贷款余额突破120亿元。聚焦核心枢纽,对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流动资金和项目需求等累计提供信贷支持超110亿元。成功发行省内首支绿色金融债20亿元,多渠道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截至2025年9月末,全行绿色贷款余额超108亿元。
 
	  ——坚守金融本源,倾力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着力帮扶民营及小微企业发展。2021年以来发放民营企业贷款超过1900亿元,服务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近3万户。积极运用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政策,定向累计发放优惠信贷资金超200亿元。推动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创新创业等领域融合,聚焦“中国制造2025陕西行动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标准化+定制化”金融服务,推出“秦担贷”“快抵贷”“龙门贷”等产品,打造小微企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近五年来累计投放普惠贷款超500亿元,小微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逐步形成小微领域的“秦农品牌”。
 
	  ——开启金融引擎,助力经济回稳向好。秦农银行积极履行省属金融国企责任,及时出台系列举措,满足疫情防控相关企业信贷需求,“秦商融-复工复产贷”产品快速落地。针对区域“小场景”客群,推出“秦薪贷”“优才贷”“园丁贷”“白衣天使贷”“建安贷”等多款产品,为城乡居民和新市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金融服务,助力消费恢复升级。
 
	  
	秦农银行一行前往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开展调研
 
	
 
	一片初心润泽乡土,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十四五”时期,作为陕西地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银行”,秦农银行坚守“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扎实推进惠农助农,为“三农”发展注入源源“金融活水”。
 
	  ——助力乡村振兴更深入、更精准。秦农银行积极构建支农长效机制,发行25亿元“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定向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与陕西粮农集团、石羊集团、爱菊粮油等重点涉农龙头企业合作,多渠道支持乡村振兴。因地制宜推出“振兴贷”“收粮贷”“冷储贷”“民宿贷”等近40款信贷产品,助力区域乡村建设,满足“三农”多样化融资需求。着力构建完善的西安市农户信用评级体系,扎实推进“西安市80万户农户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全面、精准采集农户信息。以此为基础,深入开展“信用村+整村授信”模式,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同时,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创新推出基于信用评级的线上经营类信贷产品“兴农e贷”,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与便捷性,精准赋能农户生产经营。截至2025年9月末,累计开展整村授信工作1539个村,完成全市农户信用等级评价人数近69万户,授信金额超107亿元。
 
	  ——服务乡村振兴走在前、作表率。按照“党政主导+纪委监督+金融科技支撑”模式,历经3年建成覆盖西安市所有涉农街道(镇)的177家“三资三化”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截至2025年9月末,为西安市3632户农村集体提供金融服务,对农村集体涉及的资产、资源等55594份合同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依托该平台,打造西安城乡融合要素市场交易平台,村集体和农民增收效果显著。2023年4月,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现场观摩会在西安召开,推广这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益探索。秦农银行的相关做法被《中国纪检监察报》《陕西工作交流》《信息快报》《中国农村金融》等刊发。
 
	  ——践行普惠金融再倾斜、再下沉。秦农银行始终把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通过“一对一”靶向定位,与基层党组织深度合作,做到应贷尽贷,实现金融扶贫“定向滴灌”。“十四五”期间,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5386户,贷款金额约21877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金额、户数及贷款质量均居西安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与西安市相关区县签署“服务乡村振兴合作协议”,全面对接地方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打造系统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城乡统筹、农业产业化、现代科技农业、专业大户、产业龙头企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现代农业园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等项目,加大对农村消费升级、新型城镇化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为西安市辖区行政村和社区配备金融顾问和联络员519余人,积极发挥服务集体经济参谋助手作用。
 
	  
	在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群众在办理台账查询、财务审批等业务
 
	
 
	一派生机拓新局,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十四五”时期,秦农银行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深化改革与创新驱动引领发展转型,筑牢风控根基,强化科技赋能,拓展服务边界,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坚守风险底线,夯实稳健经营根基。秦农银行坚持“强管理、控风险、稳发展”思路,筑牢稳健经营根基。持续深化从严治行,保持案防高压态势,加大内控管理力度,加强“三重一大”监督,建立整改长效机制,提升内部精细管理与合规水平。有序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项目,加强风险偏好、限额管理和监测预警,丰富风险化解手段,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拨贷比、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助力陕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实现安全平稳运行。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发展提档升级。秦农银行树立“大零售”思维,上线“融e贷”“花无忧”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为城乡居民和新市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积极布局养老金融,推出银发族专属个人大额存单产品,上线手机银行关爱版,创建49个适老化服务示范网点,制定营业网点服务企业标准,营造老年群体友好型服务环境。推出“零钱包”服务,满足老年人和社会公众零钱兑换及各类经营主体备付找零需求。探索延伸服务触角,建成全省首个金融政务服务驿站,创新“政务+金融”服务模式,推进209个“自助办”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正式上线跨境人民币业务系统,首次搭建CIPS跨境人民币资金支付清算系统。
 
	  
	西安市老年群体“零钱包”发放启动仪式
 
	
 
	  ——强化科技赋能,推进数字化转型。秦农银行树立金融科技引领业务发展战略理念,制定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投产新票据系统、网贷系统、账户管理系统、智慧零售信贷平台等一批信息科技系统,建立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夯实金融科技基础,全面赋能业务发展。聚焦新一代核心系统、渠道升级、运营转型、风险防控四大领域,推进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构建跨领域、跨部门、跨职能的数字化协作体系。借助金融科技打造开放银行,将金融服务嵌入客户生活场景,创新推出智慧校园、智慧医院、智慧社保等业务,构建开放金融场景生态圈,不断拓展金融服务内涵。数字化转型与IT规划项目荣获“2024中国国际金融展金鼎奖——科技赋能业务创新案例奖”。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作为省属地方法人银行,秦农银行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紧扣地方法人机构职责定位,围绕“塑造差异化核心竞争力”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协同推进“守主业、防风险、强管理、促发展” 为总抓手,坚定走好“特色化、数字化、集约化”发展道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注入更为坚实的金融动能。
 
	  (供稿:秦农银行)
 
	【编辑:高春茹;审核:史雅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