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行安康旬阳市支行营业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警觉性,成功识别并拦截一起以“高回报投资理财”为诱饵的电信网络诈骗,为客户王女士(化名)避免了14万元的经济损失,上演了银警协作守护群众“钱袋子”的惊心一幕。
及时发现客户异常——“含糊其辞”引发警觉
事发当日,一位中年女性客户来到农行旬阳市支行营业部,要求办理一笔跨行转账业务。在农行工作人员例行询问转账用途时,该客户言语闪烁,最初仅含糊地表示“用于投资理财,获取高额回报”。这一在诈骗案件中高频出现的敏感词汇,立刻引起了农行工作人员的警觉。
恰在此时,正在营业大厅巡视的网点主任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对话。凭借丰富的反诈经验和职业敏感,他意识到这可能并非普通的投资行为。为避免“打草惊蛇”,他立即上前,以提供更专业的咨询服务为由,将客户引导至自己的办公室进行深入沟通。
深挖背后事实真相——客户陷入“投资骗局”
在办公室内,经过网点主任耐心而细致的询问,事情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据客户王女士透露,她此前在某网络平台接触到一款所谓的“理财产品”,对方宣称能够提供远超市面水平的“高额回报”。在对方的话术诱导下,王女士深信不疑,甚至已在第三方金融机构申请了近14万元的网络贷款,准备将这笔贷出的资金转入诈骗分子指定的“投资账户”。
“对方跟我说‘机不可失’,催促我尽快转账。”王女士回忆道。此时,梁宝隆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极具迷惑性的电信诈骗:诈骗分子诱骗受害人不惜借贷来“投资”,最终导致受害人不仅损失全部本金,更会背负沉重的债务。
银警联手紧急应对——客户资金得以保全
就在该网点主任向王女士剖析骗局、极力劝阻的关键时刻,一个来自旬阳市反诈中心的紧急预警电话也打到了王女士的手机上。原来,旬阳市反诈中心通过技术手段也监测到王女士与诈骗分子的来往信息,及时发出了预警。该网点主任当即通过电话告知了警方网点具体位置。
银行方面的现场劝阻与反诈中心的远程预警形成了“双保险”。在银警双方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地劝说下,王女士如梦初醒,才明白自己险些落入诈骗分子设计的陷阱。她当即停止了转账操作,成功保住了14万元“血汗钱”。随后,又在该网点主任的协助下,还清了网贷资金,以免继续产生利息。
此次事件的成功处置,体现了农业银行一线员工扎实的反诈功底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验证了银警协同联动反诈机制的重要性。
该营业部主任表示,农行安康旬阳市支行营业部将继续把反诈工作融入到日常管理和每笔业务操作中;继续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同联动,畅通信息共享和应急处置渠道,共同筑牢反诈防线;继续面向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揭露诈骗新花样、新手法,增强公众反诈意识,提高公众反诈能力,坚决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供稿:农行安康分行 樊平 梁宝隆)
【编辑:高春茹;审核:史雅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