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在“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刻,巩固脱贫成效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项长期课题,要想乡村发展好,产业必须带头跑。今年以来,华夏银行西安分行着力推动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支持产业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激发“三农”新活力。
截至今年6月末,华夏银行西安分行涉农贷款总额达8.77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总额达0.69亿元。
信贷服务助创收,量身定制为“三农”
位于杨凌农业示范区的某果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是一家果业国有科技企业,拥有全国标准化体系最高、具有物联网远程自控系统有机猕猴桃产业示范基地1120亩,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标兵企业。
随着水果种植的规模逐渐扩大,企业成本增加,在提升产能上出现大量资金缺口。在企业负责人为资金发愁时,华夏银行西安经开支行递上了橄榄枝。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该行信贷工作人员走进企业实地调查,加深对企业的了解与评估,反复与企业及担保公司沟通后,为客户“量身定制”综合授信产品和方案。在最短时间内分别给予两家企业各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的授信支持!
中秋节前,集团公司领导冒雨携带着“心系三农,情满陕果”的锦旗赶赴经开支行表示感谢……。对于华夏银行获得贷款的客户来说,这可能就是他们开启产业创新大门的钥匙,而银行信贷支持就是他们转型之路的奠基,为他们打下牢固的地基;银行信贷支持就是这提升之路两旁的大树,为他们遮风挡雨;银行信贷支持就是这振兴之路的指明灯,为他们指明方向。
优质服务显形象,设身处地为“三农”
一个真心的微笑、一句温馨的问候、一番礼貌的谈话、一次专业的服务,都是蕴含着优质服务的真谛,而这正是提高客户满意度、信心度、忠诚度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一个银行从业人员专业、用心、真诚的重要尺度,更是提高银行企业形象、综合竞争力与向心力的重要举措。工作日的夜晚、周末的休闲时光,总能在人流量大的社区公园、厂企工业园内看到华夏银行员工的身影,他们熟练地支起摊位,拿着一沓普惠金融知识宣传资料走到人群中,和人们亲切拉起家常,通过构建常用场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什么是电信诈骗,如何防范于未然;什么是个人征信,如何构建自身良好信用,珍爱个人征信情况有何益处等等多元化的金融知识。他们走进走进花木农场、走进工业园区等地,为居民、农民、企业主等群体宣传金融知识,帮助其提高保护自我合法权益的思想意识。面对乡镇农民或者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知识水平不够高,他们对金融知识不了解,华夏银行的员工总能运用专业的知识技能,深入了解、分析客户,为客户制定、提供真正合适、合理、高效的产品与服务,而不是只为自身利润利益而忽略客户利益与需求。
贴近市场扬特色,真心诚意惠“三农”
柞水县位于秦岭南麓,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深度贫困县,2014年的贫困发生率高达44%。然而柞水县却是优质木耳及山野菜生产基地之一,有着发展木耳产业的天然优势。从2018年起,按照陕西省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华夏银行西安分行先后派出15名优秀干部,赴柞水县东沟村,参加脱贫攻坚战,全力投入到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期间,邀请十余家企业的负责人和相关技术人前来考察,为东沟村发展拓宽产业渠道,打开就业之门提供持续支持。指导东沟村现有柞水县东沟农村发展有限公司,由原来的村委会独资变更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全部入股的新股东结构,为东沟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增强了新集体经济后续发展的信心。出资10.12万元,援建了东沟村山野菜加工厂,有效解决了当地贫困群众农副产品销售较为困难的问题。同时用以购代捐的形式,采购猪肉、土鸡蛋、土蜂蜜、木耳、藤叶菜等土特产7.3万多元,先后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5万元。
2021年4月6日,柞水县累计实现51个贫困村退出,13534户42597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华夏银行西安分行推动山野菜产业规模化发展成为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移。华夏银行西安分行将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以重点项目为引领,强化政策保障,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以多元化营销、差异化发展、健全专业化为农服务体系,持续优化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奋力开启服务乡村振兴新征程。
(供稿:华夏银行西安分行 李寅)
【编辑:张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