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家乡,远离亲人,90后的陕西姑娘潘蓉,忍受高寒缺氧,沿着工行援藏前辈的足迹来到雪域高原,在这里放飞理想,施展才华,用青春完成人生的历练和升华。
选择工行 确立职业目标 潘蓉,一个爱说爱笑的90后女孩,2011年6月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毕业之际,因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她获得了免试读研的资格,很多用人单位也有意向录取她。在诸多选择中,她毅然报考了工行,并通过公开招考被录取到工商银行陕西省咸阳分行工作。 初入职场,都会有些迷茫与困惑。为了让新入行大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工行咸阳分行组织了一系列的入职培训。通过培训,潘蓉学习了服务理念、服务规范、服务礼仪,学习了个人金融业务和电子银行业务,感受到了工行的企业文化,体会到了工行大家庭的温暖,她满怀信心开启职场生活。工作后,看到老员工们以娴熟的业务、高超的技能、热情的服务得到客户们的信任和称赞,她佩服之余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他们一样做一名客户信赖的工行员工,不误青春不负青春。她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各种业务知识,苦练百张传票、汉字录入、点钞、记账等业务技能,努力实现从学生到职业生涯的过渡。潘蓉还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政治教育和学习活动,主动向党组织靠拢,自觉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不断增强自己作为一名工行人肩负的社会责任,逐渐确立起了做一名优秀工行员工的职业目标。仅两年时间,潘蓉就熟练掌握了各项业务技能,成为工行咸阳分行的工作骨干。
承担使命 绽放青春华彩
2013年9月,工商银行总行在全系统内公开招聘援藏人员。得知这一信息后,尤其是了解到西藏行成立才5年,拉萨市只有2个网点,急需内地业务骨干支援时,潘蓉感到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在向她召唤——自己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一个工行青年,到最困难的地方去,支援西藏金融发展责无旁贷!潘蓉毅然报名接受组织挑选。当她把这一消息告诉父母时,心疼独生女儿的父母坚决要求她撤回申请。而潘蓉一遍一遍地对父母说“我想趁年轻做更多事情”“也许,这辈子就只能有这么一次援助藏区的机会”……最终心疼女儿的爸爸妈妈还是被女儿的信心打动了,同意了潘蓉这一决定。 在随后全行的业务技能选拔过程中,潘蓉以全面、娴熟的业务技能顺利通过。2013年11月,潘蓉光荣地成为一名了工行西藏分行员工,她也是西藏分行成立以来最年轻的援藏员工。 初到西藏,强烈的高原反应使潘蓉视力快速下降,缺氧又使她出现了失眠、头疼、恶心、流鼻血等各种反应。刚到拉萨的第一个月,潘蓉的爷爷因病去世,家人为了她能安心工作,直到三个月后,在她正式办理调动手续时才告诉她这一噩耗。想起小时候爷爷对她的宠爱,那晚,她悲痛万分,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第二天清晨,她擦干脸上的泪痕,又坚定地走上工作岗位。 为了尽快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工作,潘蓉在雪域高原上一直坚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刚进藏,她被分配到一个小型网点色拉路支行工作。半年后,因专业知识精、业务技能强,她被调入拉萨市内大型综合网点西藏分行营业部,做起了综合柜员。柜台工作琐碎而繁杂,当时50万人口的拉萨只有两个营业网点,每天办理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潘蓉坚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把为西藏人民群众服务的一颗热心融化到这些平凡的工作当中。 一个雨天,已经下午三点了,潘蓉结完账正准备换班去吃午饭,一位藏族大妈匆匆赶到柜台,称自己的儿子在内地上大学,医院和学校打电话来说孩子出了车祸,要她立即汇五万元过去交住院费,而此时,儿子的电话已经打不通了。潘蓉敏锐地觉察到此事异常,一边安慰藏族大妈不要着急,一边仔细审查对方的银行账号,发现对方是一个私人卡号,立即引起了她的警觉。于是,潘蓉反复提醒大妈要提高警惕,慎重汇款。藏族大妈想着那边等着救治的儿子,情急之下,对潘蓉说出了一些埋怨的话。但潘蓉仍耐心劝说,并帮助大妈一起继续拨打儿子电话。半个小时后,大妈终于打通了儿子电话,才明白真的是个骗局。大妈感激地对潘蓉说:姑娘啊,要不是你,大妈这一年的血汗钱可就被骗完了!藏族大妈的一席话,更加坚定了潘蓉扎根岗位、服务群众的信念。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在3年多的援藏工作中,潘蓉累计服务藏区群众上万人次,办理转账汇款业务金额超过3亿元,累计挽回藏区群众损失近百万元。不但实现了“零投诉”“零差错”“零风险”,还常常受到客户表扬,多次被评为“服务明星”。
四载奉献 不负青春使命
援藏之路,是美丽、壮观的天路,更是一条修炼自身的心路。潘蓉踏踏实实走在援藏之路上的每一步,都在践行着一名共青团员、一个优秀工行员工坚守理想、服务社会、奉献大爱的青春使命。 2015年,工行西藏分行营业部决定创建工商银行总行级“青年文明号”,潘蓉以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主动承担起创建的组织协调工作。她利用每天晨会时间,积极宣讲争创“青年文明号”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她经常给大家讲解有关创建工作的要求,确保争创活动快速高效推动;她还组织筹划了多场拉萨地区“金融万里行”等公益活动,为藏民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有效彰显了工行的社会形象。常常在一天营业工作结束后,她还要继续整理充实创建活动的各类文件和材料,回到宿舍已近凌晨。在潘蓉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工总行级“青年文明号”于当年就顺利在西藏分行营业部创建成功。不久,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西藏日喀则地区受灾严重,潘蓉带头捐款并利用休息时间组织“青年文明号”志愿者走上街头,募得善款千余元汇往灾区。 过硬的业务本领是展现初心的重要前提。在西藏,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潘蓉始终没有放松学习提高。工作之余她坚持学习金融、经济、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先后通过了CFA(特许金融分析师)一级、二级,FRM(金融风险管理师)一级、二级的国际资格认证考试,取得了AFP(金融理财师)、中级寿险师、银行从业、证券从业、基金销售人员等职业国内认证资格。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工作能力为她更好地服务藏区群众,完成奉献雪域高原金融事业的青春使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援藏工作需要潘蓉这样的优秀青年,需要一代代援藏青年的持续努力和传承。工行西藏分行“薪火计划”师徒带教结对活动开展后,潘蓉作为一名优秀共青团员和业务能手,积极响应号召,发挥老员工的作用,主动结对子,认真传帮带,积极传经验,仔细讲解业务办理要点和风险点,组织他们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拼活动,通过比、学、赶、帮、超,帮助更多新员工快速成长。 2017年,潘蓉圆满完成援藏任务回到陕西分行,然而她很少跟亲人和朋友说起西藏生活的艰苦,她总是说“在西藏,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在藏区工作的近四年时间里,潘蓉始终保持着“用脚丈量、用心服务、用情奉献”的援藏初心,像一朵美丽的格桑花一样盛开在雪域高原的金融一线岗位,用辛勤与奉献、忠诚与无悔、真心与真情,书写了自己青春年华中最为精彩的一段。援藏精神已经成为她人生当中的一座丰碑一笔财富,深深地融入进了她的血液,她将继续以援藏精神立足平凡岗位,用青春、智慧和心血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书写出更加辉煌壮丽的生命之歌。
(供稿:工行陕西分行白璐 邵静)
【编审:荆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