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陕西省银行业协会官网 ! 本网站已支持IPv6
企业邮箱   |   收藏网站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协会概况 协会动态 会员动态 地市协会 行业动态 文明服务 自律维权 教育培训 影像展播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调研与思考 >> 详细内容
诚信铸根基 金融润山乡——洛南农信信用村镇建设谱写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浅析
发表时间:【2025/6/4】    浏览次数:【1558】次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分享到:

  洛水汤汤,流淌着华夏文明的千年记忆;字圣仓颉,在此创造出开天辟地的文字符号。地处秦岭东段南麓的洛南县,不仅坐拥核桃林海、高山药库的生态盛景,更传承着担芯子社火、洛南花馍等非遗文化。在这里,“崇文、厚道、自强 包容”“一口唾沫一个钉”的诚信古训,与现代金融文明交相辉映。洛南农信扎根这片文化沃土,以信用村镇建设为纽带,将诚信基因深植乡村发展血脉,探索出一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深挖诚信底蕴,厚植金融根基

  文明溯源,千年诚信基因的洛南印记。洛南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承载着深厚的诚信文化基因。上古时期,字圣仓颉在此始创文字,用符号规范交流准则,开启华夏文明的诚信契约先河;汉唐以来,贯穿秦巴的古商道上,洛南商人秉持“义利兼顾”的信条,“秤平斗满不欺客”的信义故事代代相传。直至今日,洛南民间仍保留着“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朴素信条,婚丧嫁娶中的互助借贷、集市交易的童叟无欺,处处彰显着诚信已融入洛南人的生产生活与价值观念。

  文化赋能,传统与现代的金融融合实践。洛南农信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将传承千年的诚信文化与现代金融理念深度融合。在信用村镇建设中,以“信达天下 合则共赢”为主线,将诚信价值观贯穿金融服务全流程。通过挖掘本地诚信经营、守信光荣的典型,在农户建档院落会、信用户联评小组会、信用村授牌及信用户授信现场会等各种场合现身说法,将抽象的诚信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学习的生动样本,让诚信文化真正“活起来”。

  模式创新,诚信理念的金融转化路径。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维度,洛南农信将信用村镇建设作为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建立覆盖全县9.88万农户的动态信用档案,运用大数据分析开展科学评级,对优秀级信用户给予利率优惠30%、最高50万元授信额度;对较好级信用户给予利率优惠20%、最高30万元授信额度;对一般级信用户给予利率优惠10%、最高20万元授信额度;对等外级信用户列入信用贷款“禁入客户”。所有信用户贷款均实施:“一次核定、随用随贷”的差异化信贷政策。同时,综合考量各村诚信文化风尚、乡风文明程度、信用户(村)总体占比、不良贷款发生率等因素或指标,对全县16个镇办、247个行政村有针对性开展信用村(镇)评比,被评为“信用村镇”的乡村将享受“整村(镇)授信、整体优惠”政策优惠,将极大促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发展。这种创新实践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赋予金融服务文化内涵,为农村经济发展筑牢信用基石。

创新工作实践,构建信用体系

  全域覆盖,多维立体宣传激发参与热情。洛南农信组建由机关包社人员、信用社客户经理、镇办村组干部组成的“金融服务团”,深入全县247个行政村开展“双基联动”农户建档评级授信活动。采用“农家院落座谈交流+田间地头巡回宣传+走村入户面对面建档讲解”的立体化宣传模式,累计开展专题宣讲600余场。同时,联合县融媒体中心精心制作《“双基联动”信用村创建》系列短视频30余期,编撰图文宣传文稿50余篇,以诸如保安镇、永丰镇核桃种植、购销大户或合作社通过信用贷款创办核桃加工厂;古城镇、景村镇中药材种植、购销大户或合作社通过信用贷款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带动附近村民创业就业、致富增收的真实案例,生动展现信用价值,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

  精准建档,大数据驱动信用信息管理。自2016年《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 陕西省民政厅 陕西银监局关于开展“双基联动”工作的意见》下发以来,洛南农信始终将“双基联动”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工作作为业务经营发展的“根基工程”、“饭碗子”工程,持之以恒做实做优做好“双基联动”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工作,建立包含家庭资产、生产经营、交易流水等50多项指标的信用档案库,持续完善全县农户经济档案信息,实现农户信用数据电子化管理。同时,引入智能评分模型,结合公安、税务、市场等部门数据交叉验证,确保信用评级客观准确,为后续精准授信奠定坚实基础。

  分级授信,差异化政策释放信用价值。依据农户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经营规模等因素,将农户分为“优秀户、较好户、一般户、等外户”四个等级,并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评级结果。对于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户,洛南农信给予更高的授信额度、更优惠的贷款利率以及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如优先办理贷款、简化审批流程等;而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农户,则采取限制贷款额度、提高贷款利率等措施,以此激励农户提升信用意识,积极参与信用体系建设。这一举措不仅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还促进了农户之间的良性竞争,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真正让“信用”转化为发展资本。

  动态监测,全周期管理保障信用质量。建立“季度跟踪监测+年度全面复评”的动态管理机制,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对农户信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依托全省农合机构新一代信贷管理系统和风险监测系统,主动对出现贷款逾期、涉诉纠纷等风险信号的农户进行预警提示。2016年以来,已经累计对12737户信用等级下降农户及时调减授信额度,同时为32216户信用提升农户增加授信,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保持信用体系健康运行。

  典型引领,荣誉激励构建诚信生态。创新实施“精神+物质+政策”三位一体激励机制,每年开展“信用户”“信用村”评选活动,对获评对象颁发“信用村”“信用户”荣誉牌匾,在村委会悬挂“信用村”标识牌、在村民门口悬挂“信用户”标识牌,同时鼓励当地镇村组织、信用社运用宣传品给予水杯、雨伞农洗洁精等实物奖励,并在项目申报、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在巡检镇举办的诚信表彰大会上,优秀级信用户李某现场获得30万元信用贷款额度,有效发挥典型示范效应,营造“守信受益、信用有价”的良好氛围。

诚信硕果盈枝,赋能乡村发展

  量质齐升,信用体系建设结出丰硕成果。历经多年深耕,洛南农信信用村镇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4年末,全县4个信用镇、121个行政村,7.15万户农户获评信用户,农户贷款覆盖面提升至73%,不良贷款率持续稳定在3.5%以内,较各项贷款不良率低1个百分点。通过建立“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三级创建体系,农村信用环境实现根本性改善,金融服务可得性、便捷性显著增强,形成了“政府主导、农信主力、群众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

  产业振兴,金融活水浇灌特色经济沃土。信用村镇建设成为激活农村经济的强劲引擎,洛南农信累计投放特色产业贷款12亿元,推动全县新增核桃种植3.5万亩、中药材种植4.6万亩、标准化设施大棚1.5万亩,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236家。以古城镇为例,通过“信贷+产业+旅游”模式,打造集中药材种植、深加工、康养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带动全镇走出一条“信用助农、产业兴农”的特色发展之路。

  乡风焕新,诚信文化涵养文明新风尚。信用建设深度融入乡村治理,带来乡风文明新气象。随着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全县村民借贷纠纷同比下降62%,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四皓街道代塬村等信用村将诚信条款写入村规民约,设立“诚信红黑榜”,每月公示信用积分;成立道德评议会,对婚丧嫁娶、邻里纠纷进行诚信评议。通过建立“自我承诺、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机制,形成诚实守信、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2024年全县获评省级文明村3个、市级文明户56户。

  蝶变升级,文化赋能实现双赢发展。洛南农信在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中实现自身跨越发展。通过信用村镇建设,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存贷款规模连续五年保持10%以上增速,2024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12亿元和59亿元。先后荣获省联社“改革创优先锋奖”“支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等12项市级以上荣誉,入选中国企业文化“党建+金融”优秀案例。这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为农村金融机构探索出一条文化引领、服务实体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持续深化探索,续写金融新篇

  面向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的历史机遇,洛南农信锚定“四心银行”市场定位,以构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乡村实践样板为使命,持续深化信用村镇建设,着力打造具有洛南特色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金融动能。

  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效能。以数字技术为引擎驱动金融服务模式变革,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构建“智能感知、动态监测、精准画像”的智慧信用评估系统。通过实时抓取政务数据、产业数据、交易数据等多维度信息,实现信用信息毫秒级更新与风险智能预警,让信用评价更科学、更精准。同时,深度布局“小程序+公众号+手机银行”三位一体线上服务矩阵,全面升级数字化产品体系,创新数字金融服务,打造“7×24小时不打烊”的移动金融服务圈,让金融服务像“自来水"一样触手可及,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多元需求。立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构建“特色鲜明、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产品体系。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人才等重点群体,量身定制“创业先锋贷”“归雁助农贷”等专属产品,助力创新创业。围绕洛南核桃、豆腐、烟草、中药、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创新推出“核桃贷、“豆腐贷”、“烟草贷”、“中药材贷”、“食用菌贷”等全产业链金融解决方案,打造“一产一策、一品一贷”的特色信贷产品矩阵。同时,积极探索“信用+保险”“信用+担保”等风险缓释模式,引入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构建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金融服务机制,有效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覆盖面。

  深化诚信教育,培育信用土壤。将诚信文化建设融入乡村振兴大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诚信教育体系。创新开展“诚信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联合镇村开展“诚信家庭”评选,树立诚信典范;与市场监管部门共建“诚信商户”""诚信企业"评价体系,营造诚信经营氛围;携手教育部门打造"诚信金融课堂",让诚信理念从校园扎根。同时,充分发挥文化浸润作用,组织专业文艺团队创作诚信主题戏曲、小品、微电影等文艺精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诚信文化在洛州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加强协同联动,构建共建格局。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政银企社"四方协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金融服务新格局。建立跨部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打通政务数据与金融数据壁垒,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与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联合制定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专项政策,共同谋划产业发展项目,形成政策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合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洛南农信将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定位,以诚信为魂、以创新为翼,持续深化金融服务创新,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示范样板。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田间地头,让诚信之花在洛州大地绚丽绽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农信力量!

  (供稿: 商洛市银行业协会     撰稿: 洛南县信用联社)

【编辑:高春茹;审核:史雅蕊】






上一条信息:中行陕西省分行:以实际行动当好服务陕西高水平对外开放金融主力军
下一条信息:从一条生态链看金融赋能民营经济——招商银行西安分行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
协会概况
协会概况
协会章程
会员单位
协会动态
协会要闻
公告栏
会员动态
会员简讯
地市协会
地市协会
行业动态
监管动态
调研与思考
五篇大文章
乡村振兴
中小微企业
清廉金融文化
文明服务
服务工作动态
感动故事
光荣榜
金融文苑
投诉与建议
自律维权
内控合规
消保之窗
行业自律
行业维权
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动态
资格认证考试
党史学习教育
影像展播
影像展播
微信公众号
手机端网站
陕西省银行业协会 © 2004-2020   版权所有    ipv6 ready
陕ICP备2021008802号-1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461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解放路159号    电话:029-89627396
协会企业邮箱登陆

电子营业执照
上升星座查询 ddos攻击 有道翻译 汽水音乐 爱思助手 safew 纸飞机中文版 国徽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