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耕耘不辍,金融涓流滋养三秦百业;
“十四五”初心不改,匠心服务温暖万户千家。
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信任支持下,“十四五”以来,长安银行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守“长守初心、安行致远”使命,践行“诚信、稳健,创新、奋进”价值观,以着力打造“特色银行、智慧银行、责任银行”为愿景,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倾力服务陕西发展,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交出了一份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笃行“十四五”,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十四五”以来,长安银行始终牢记“国企姓党”的政治属性,坚决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贯穿各项工作始终,持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举办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读书班,充分发挥南泥湾党性教育基地、长银党校、西大桃园校区三大教育培训基地作用,开展“两年一轮”的全员培训,干部员工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
通过党建入章程、完善前置程序、建立健全20余项党建工作制度,有效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党建引领、赋能发展”的生动局面全面形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党建工作争先进位,创建“四强”党支部5家、“一类”党支部70家、“二类”党支部142家,持续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实现了党建与业务互促共进的良好态势。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有声有色,汇聚起上下齐心、团结拼搏、奋发有为的强大合力。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巩固拓展省委巡视整改成果,把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落实到全行经营发展之中。
奋进“十四五”,综合实力拾级而上
“十四五”以来,长安银行集团资产总额连续跨越三千亿、四千亿、五千亿大关。至2025年9月末,达5785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82.8%,昂首跻身西北地区城商行首位。存款余额4033亿元,贷款余额3171亿元,分别增长73.8%和87.6%,发展根基愈发雄厚。集团累计缴纳各类税费57.35亿元,以真金白银回馈社会;持续回报股东,分红送股并举,资本回报率、理财收益等关键指标持续领跑同业。2022年成功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增至75.77亿元,资本实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同步增强。一串串跃动的数字,见证了长安银行跨越式发展的铿锵步伐,标志着其已成长为陕西金融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长安银行的发展赢得了上级管理部门的高度认可。2022、2023年,在省政府、省委组织部、省纪委监委、财政厅、人行陕西省分行等多项考评中均获“优秀”或“A级”评价,连续8年被陕西省税务局评为“A级信用纳税人”。2024年,被人行陕西省分行、陕西金融监管局考核为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档”。党建工作连续三年被省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荣获“陕西省乡村振兴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成为金融系统内一抹亮眼的色彩。理财综合能力稳居城商行前列,西北区域第一。
担当“十四五”,聚焦主责服务实体
“十四五”以来,长安银行自觉将自身发展融入全省大局,与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10余家厅局深化合作,与汉中、榆林等9地市实现战略携手,完成西安以外地市全覆盖,并与多家省属国企深化合作。
敏捷响应,服务中央及省上战略精准有力: 从2021年在安康推出“长乡伴”乡村振兴产品,在商洛推动县域金融,在西咸新区创设“首贷服务中心”、发布“秦创贷”,到2022年在安康聚焦富硒产业链推行“一链一行”,在宝鸡发布科创企业“蓓蕾计划”,再到2023年对接铜川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支持延安苹果产业先行区建设,长安银行始终冲锋在前,一系列务实举措精准直达经济民生关键领域。
深耕细作,支持重点领域成效卓著:“十四五”期间,支持省级重点项目66个,护航“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公司贷款规模超2000亿元;为601户链上企业提供融资288亿元,有力延链补链强链。 持有陕西地方政府债规模突破500亿元大关,有效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
锐意创新,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动能澎湃,“十四五”期间增幅达180.23%,成功承销发行全国首批、西北首单科技创新债券。全力助推陕西省绿色转型,成功发行票面利率创新低的绿色金融债,绿色信贷规模与“碳减排”再贷款额度位居地方法人机构首位。普惠金融温暖人心,“优农e贷”“优享贷”操作方便、覆盖面广,受到市场普遍欢迎,服务有效个人客户近630万、养老金融客户近百万。养老金融稳步推进,数字金融赋能升级,数字化智慧营销管理平台等5个项目入选人行陕西省分行金融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全面发力,护航陕西经济行稳致远:助推县域经济,贷款余额达618亿元。支持民营经济,贷款余额697亿元。服务开放经济,创下省内法人银行三个“首家”记录,打通跨境人民币路径,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在超额完成秦创原首期计划基础上,实施新一轮不少于100亿元支持方案,服务科技型企业624户、专精特新企业191户,高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品牌焕新,构建综合服务生态:发布省内首个“文化+金融”文创IP“长小安”,焕新推出“长安U+”、“长安V+”、“长安C+”、“长安E+”四大品牌谱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奉献“十四五”,心怀家国反哺社会
“十四五”以来,长安银行在服务地方经济和支持乡村振兴中践行责任担当;在抗震救灾、抗击疫情和扶危济困中传递长行大爱;在推动优质文明服务、打造智能网点、深耕普惠金融等方面擦亮品牌形象;在每一处需要温暖与光亮的地方,在每一次需要支持与帮助的时刻,都有一抹亮丽的“长安红”。
长安银行始终坚守普惠金融初心,争当全省普惠金融服务“排头兵”。在全省革命老区贷款余额827亿元,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160亿元,“十四五”期间分别增长46.32%和73.68%,助力谱写陕西乡村振兴新篇章。为服务陕西城乡居民,开设1540家农村普惠金融支付服务点,打通金融服务农村“最后一公里”。
主动扛起国企社会责任,成立陕西省直单位首家关工委组织,在全省十地市举办《唱支山歌给党听》青少年“全家总动员”主题展演活动。举办“探访古都西安 品读‘长安’文化”“追寻‘京’彩,筑梦未来”“携手长行,寻根延安”等三期关爱乡村儿童夏令营,为三秦大地播撒知识与希望的种子。
承担乡村振兴驻村帮扶点34个,派出驻村干部52人,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乡村振兴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长安银行的地方认可度、品牌美誉度、社会知名度不断提升,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得到了“学习强国”、陕西日报、省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守护“十四五”,稳健经营行稳致远
“十四五”以来,长安银行切实扛起风险防控政治责任,坚持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高度,坚决打好风险防控攻坚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上线新一代信贷管理系统,依托队伍建设、机制优化、科技赋能和严格考核,积极有效发挥“三道防线”作用,促进“人防+技防”相结合,持续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强化风险预警、研判和防范化解,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坚决守住合规管理红线,坚持把合规管理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全过程。坚持“业务发展、制度先行”,“十四五”期间整理更新有效制度552项,为全行安全稳健经营保驾护航。接续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法务工作提升年”“案防制度执行年”“强基固本价值提升年”“内控合规治理巩固提升年”活动,安全运营的根基持续夯实。
扬帆“十五五”,凝心聚力再起新程
“十四五”征程即将圆满收官,“十五五”又将扬帆。立足新的历史起点,长安银行将自觉融入中央及省上发展大局,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初心使命,找准定位、发挥特色,持续推动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转化为长安银行的战略目标、工作举措和发展成效。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紧盯管党治党不放松。将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十五五”规划实施的全过程,进一步突出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指导实践,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聚焦主责主业,强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紧密对接中央及省上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优先保障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的金融资源投入,优化信贷结构,当好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力军。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深化政银合作,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创新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着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与满意度,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探索养老金融服务新路径,切实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
坚守安全底线,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省上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各项要求,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紧盯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等重点领域,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万里征程风正劲,擎旗阔步启新程。长安银行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国之大者”,深植三秦大地,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创新的举措、更加稳健的步伐,奋力书写“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华章,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供稿:长安银行)
【编辑:高春茹;审核:史雅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