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时代的历史交汇点,我们不禁要问:一家拥有百年底蕴的金融机构,如何在时代变革中永葆生机?如何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担当?如何在助力地方发展中实现价值?中行陕西省分行(以下简称“陕西中行”)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成绩斐然的答卷。从支持科技创新到服务对外开放,从助力小微企业到践行金融为民,这家百年金融机构正以崭新的姿态,在三秦大地上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华章。
1915年,中国银行在陕西设立分支机构,从此与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结下不解之缘。110年来,陕西中行始终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与三秦百姓福祉休戚与共。该行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截至今年10月末,在陕人民币贷款余额超4000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83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三年平均增速保持在35%以上……这一组组数字背后,是陕西中行践行金融为民、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动写照,更是该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的有力证明。
固本强基守初心 改革创新促发展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陕西中行始终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优化信贷结构,为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西安高新区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内,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敏皓讲述了企业与中行结缘的故事。“2022年初,我们研发的VCSEL外延片正值突破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周转资金。”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顾敏皓依然历历在目。“就在我们考虑如何度过财务瓶颈期的时候,中行的客户经理主动上门,详细了解我们的技术优势和发展前景。经过商讨、研究授信方案,2亿元的专项贷款不久就实现投放,还与中银资产联动完成了3800万元的股权投资。”
这只是陕西中行支持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行加强打造“中银秦创贷”“中银科贷通”等王牌产品,发布《支持陕西省科技创新的十六条措施》,推动设立专项科技股权直投基金规模达14亿元,先后发放重点项目科创债5笔,核心支持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截至目前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470亿元,服务科技企业超2800家。
如果说支持科技创新体现的是中行的远见,那么发展普惠金融则彰显了中行的担当与情怀。在渭南蒲城县,果农辛旭正在自家的果园里忙碌着。“去年想扩大种植规模,可资金短缺成了问题。”辛旭说,“后来听说中行有‘酥梨贷’,我就试着申请了。没想到,280万元贷款很快就到账,手续简便,利率还优惠。”如今,辛旭的果园从原来的3亩扩大到50亩,还引入了新技术管理系统,预计今年收入将翻一番。
为了将普惠金融服务延伸到三秦大地的每个角落,陕西中行创新推出了“科贷通”“惠企快贷”“银税贷”等系列产品,建立起“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截至10月末,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400亿元,服务普惠客户超2.7万户;涉农贷款余额近62亿元,惠及农户超1.5万户。这些数字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像辛旭这样的普通创业者实现梦想的动人故事。
沟通世界架桥梁 开放共赢拓新局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前沿。11月18日,以“联通亚欧·共享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西安举行。这场盛会汇聚沿线国家政要、使节、企业及智库代表,共商班列发展大计,共绘合作新蓝图。
时间回溯到2021年,中欧班列(西安)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在国际港务区上线试运行。该平台以“班列+数字金融”模式,为企业提供“中欧班列贷”等一系列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效率低、融资周期长等问题,助力中欧班列(西安)高质量发展。
“平台上线的中行‘中欧班列贷’融资服务,解了我们开展进出口贸易的燃眉之急。”陕西远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元元介绍,2024年,该公司从国外进口大麦,资金占用量大,影响了企业资金周转。“陕西中行和西安自贸港创新推出了‘中欧班列贷’融资产品,帮助我们获得银行贷款,解决了国际贸易资金困难的问题。”徐元元表示。截至目前,陕西中行已面向57户企业提供“中欧班列”系列金融衍生服务,累计提供融资支持超23亿元。
在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及相关重点项目建设方面,陕西中行罗列出一组数据——支持中亚能源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设立的中大石油建设,累计投入信贷资金超2亿美元;为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地区开立多个银行跨境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夯实我国与中亚国家贸易投资往来的结算基础;为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西部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4000万美元出口信贷支持;为我省多家高端制造类、科技型“走出去”企业提供跨境资金池服务,提升企业跨境资金周转效率,减轻企业财务成本。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陕西中行跨境结算量稳步增长,截至今年10月已累计实现国际贸易结算量360亿美元,跨境人民币业务量570亿元,服务外贸企业超3000家,以金融力量助推陕西高水平对外开放。
金融为民显担当 稳健经营筑根基
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是具体的、触手可及的。陕西中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服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商洛市山阳县,商洛退休教师李松年对中行的适老化服务赞不绝口:“我们老年人用智能设备不熟练,以前办理业务总觉得不方便。现在中行网点设立了‘中银公益驿站’,不仅配备老花镜、放大镜这些用品,工作人员还会耐心地教我们使用手机银行。上次我学着用手机转账,工作人员手把手教会我怎么操作,真的很贴心!”目前,陕西中行已在全辖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设立“中银公益驿站”276个,全方位服务广大老年客户。
除了优化网点服务,陕西中行还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该行发挥“中银E贷”“随心智贷”线上贷款产品优势,个人客户足不出户即可申请小额贷款;打造“智慧社区+金融”服务模式,开通西安市住宅维修资金二维码线上缴存等多项便民业务;推广“移动智能柜台”,为不便前往网点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近三年间,陕西中行先后研发并投产普惠智能一体化服务、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消费金融移动接单等系统平台20余个,优化客户体验、便捷银行员工操作;10月末,中行手机银行月活跃客户突破1亿户,在陕累计签约客户近840万人,有效推动线下网点与线上服务融合发展,实现从“线下依赖”到“线上主导”的关键转型。
在支持民生领域方面,陕西中行同样不遗余力。截至10月末,该行支持文旅产业贷款余额近47亿元,重点支持了西安城墙、碑林、小雁塔、华清宫等多个景区;助力西安市人民体育场全面焕新,以提供贷款资金的形式有效加快了项目改造进程;为陕旅集团发放流动资金贷款2亿元,支持其旗下“丝路欢乐世界”“岐山周文化旅游区”等文旅板块运营升级;为宝鸡鳌山滑雪场提供贷款累计近1.4亿元,支持园区建设及优化运营……为实现百姓美好生活不懈努力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中行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扣“十五五”规划蓝图,深耕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三秦大地的繁荣发展注入更加充沛的金融活水,为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供稿:中行陕西省分行)
【编辑:高春茹;审核:史雅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