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袋子”的安全,关乎万千家庭的幸福安宁。面对花样翻新、无孔不入的诈骗手段,农行宝鸡分行以敏锐的慧眼、坚固的防线、温暖的守护,兑现着“人民金融为人民”的誓言,在金融服务的窗口前沿,打响了一场场无声的“资金保卫战”。今年以来,农行宝鸡分行辖属网点成功拦截电信诈骗案件18起,挽回群众损失资金超过122万元。
“检察官”的恐吓与养老钱的生死赛跑
“快转入安全账户,否则你的11万就会被系统抹账!”3月13日,一名中年女性被骗子线上威胁,急迫的来农行网点要求将自己账户11万元转入所谓“安全账户”,幸亏眉县农行员工火眼金睛,及时进行劝阻,方才避免了一笔资金损失。去年寒冬,一位老人也有同样遭遇。骗子冒充检察官恐吓老人“个人信息被盗涉嫌洗钱”,威胁不转账就“面临牢狱之灾”。当工作人员发现老人前一日已从其他银行取光7万元存款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边以“重新填单”拖延时间,一边报警。最终在民警配合下,经过两小时劝说,老人颤抖的手终于放下转账单——7万元养老钱保住了。
精心编造的“投资理财”骗局
3月17日,一名老年客户急匆匆来到农行宝鸡千阳县支行营业部,要求办理大额取现业务。在详细询问客户取现用途并依规查询其银行卡流水后,网点工作人员顿时发现端倪。后经公安机关核实,确认该客户正深陷投资理财类电信网络诈骗陷阱,此时客户已将银行账户80余万元全部取现,打算全部交给诈骗分子。最终,在农行工作人员与民警的共同劝阻下,客户终于认清骗局、幡然醒悟,成功避免了遭受巨额经济损失。
稀里糊涂成为电诈“工具人”
3月18日,农行宝鸡陈仓区支行网点工作人员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时发现有客户参与所谓的“精准扶贫”项目,疑似被利用为工具人帮助转移资金,遂当即报警,14万元涉诈资金在银行大厅被民警现场拦截。
“网络刷单”的致富诱惑
5月9日,客户李某神色匆匆走进农行宝鸡眉县首善街网点大厅要求取款,面对工作人员的询问,李某对取款意图含糊其辞,频繁用手机与他人沟通,网点工作人员立即向辖区派出所报告可疑情况。后经查实,李某深陷“网络刷单”骗局,骗子要求其独自待在宾馆房间,切断与外界联系,妄图骗走20万元“保证金”。在民警的耐心劝说下,李某终于认清骗局,成功保住了辛苦积攒的血汗钱。
保健品团购背后的温柔陷阱
6月30日,农行宝鸡渭滨区宝光支行迎来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要求提高转账额度。工作人员发现其退休账户异常:多笔资金来自“朋友代购保健品”。在工作人员反复追问下,老人透露其通过微信向个人账户转账,且多次操作失败。银行立即联动反诈中心,揭穿“团购优惠”骗局。在警银耐心劝说下,老人如梦初醒——养老钱终未落入骗子口袋。
金融安全无小事,每一次成功的拦截背后,都是制度、技术与责任的交响。近年来,农行宝鸡分行持续筑牢防线,积极构建四位一体的反诈体系。一是组织架构专业化。该行成立了预防电线诈骗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反诈专班,指定专人协助公安机关对预警劝阻受害人账户进行管控,定期通报反诈工作动态,通过微信群实时预警,确保全辖75个营业网点反诈神经末梢高度敏感。二是操作流程标准化。辖属各网点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一看、二问、三核、四劝”,看客户神色、问转账对象、核账户异常、劝潜在风险,全力将潜在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警银协作无缝化。分、支行积极与公安等部门深化协作,构建高效反诈联动机制,与各地公安机关建立快速响应通道,一旦发现可疑交易,立即触发警银联动机制,第一时间与警方共享信息,协助开展资金止付和案件侦查工作。四是考核问责刚性化。该行出台了《反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评价方案》,将涉案账户治理纳入绩效考核,针对新开户、补换卡等账户类业务采取“提级管控”措施,对落后支行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全方位压实各单位涉案账户管控责任。
“我们多问一句,客户少哭一场。”已成为宝鸡农行人的职业信条。当员工在柜台前多停留三分钟询问转账用途,当客户经理坚持核查“网友”身份,万千家庭的幸福便多一道保险绳。农行员工心系客户安危,扎实服务的点滴日常,不仅密切了银客关系,更深刻诠释了国有大行的责任与担当——金融安全无小事,守护百姓“钱袋子”就是守护万千家庭的幸福根基。
(供稿:农行宝鸡分行)
【编辑:高春茹;审核:史雅蕊】
|